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教育学院】青春三下乡 | “云”端第一课,爱心筑梦想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8-03 [来源]: [浏览次数]:

七月的最后一天,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其中,以“无悔青春扶贫路,线上心系马邵楼”为主题的线上扶贫调研受疫情影响采用了“互联网+社会实践”的新模式,以此来远程助力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马邵楼村。

经过去年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爱之翼”文化宣传服务队对马邵楼村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在马邵楼村省派第一书记的支持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教育情况有所改善,他们得到了心灵上的守护和关爱,学会了感恩,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兴趣,还找到了成才的榜样。今年志愿者们二次对接马邵楼村,根据上一年的实践和调研情况,结合从马邵楼村第一书记处了解到的教育现状并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梳理出了村内存在的教育问题,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帮扶计划,为心灵访谈、“云”端第一课的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

温暖访谈,为爱护航

上午九点,志愿者们通过一对一“云访谈”的方式与孩子们展开了交流,通过与留守儿童的短暂谈话,志愿者们大致了解了孩子们的基本情况。孩子们所在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并不完善,如食堂和宿舍供水不足等;父母外出务工,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造成亲情长期缺失、关爱不到位等情况;有些孩子把情绪抒发寄托于手机、书籍等,缺乏足够的人际交往。

在访谈中,当志愿者们提及父母时,屏幕另一边的孩子们大都低下了头,沉默不语。虽然孩子们对父母的工作知之甚少,甚至都不知道父母外出务工的原因,但他们似乎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父母。志愿者与孩子们一同回忆了与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鼓励孩子们与父母交流,提议他们经常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信或者打电话,讲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父母了解孩子,也让孩子感受来自父母深沉的爱,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云端护航,遇见梦想

冉堌镇马邵楼村中只有公办小学和民办幼儿园各一所,计算机和音乐等课程的教学设备和师资严重不足,孩子们课外活动比较单一,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不愿意敞开心扉。志愿者们针对这种现状,采用云端教学,带领孩子们进行了舞蹈、声乐的线上兴趣学习,给孩子带去了前所未有的课堂体验。

通过志愿者课前的鼓励与引导,孩子们减少了陌生感和紧张感,打开了摄像头与志愿者进行了初步交流,并与志愿者共同了解了课上要学习的歌曲和舞蹈——《微微》、《天天向上》。志愿者给好奇的孩子们讲解了简单的乐理和舞蹈基础知识。在老师们通俗易懂的讲解中孩子们慢慢消除了陌生感、距离感,逐渐和老师熟悉起来,与老师的配合也默契起来。孩子们虽然从未接触过音乐、舞蹈教育,但从他们认真的神态中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艺术课程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孩子们的领悟能力极高,对志愿者的艺术课程十分配合。在志愿者们的耐心教学与温暖鼓励下,五彩的艺术梦仿佛像一粒种子落入沃土,梦想在孩子们的内心悄然萌芽。

此次授课受疫情影响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难度大大增加,志愿者们也有一定的担心与顾虑,但当下课后看到孩子们的留言,心里感到既温暖又踏实:“姐姐你们太棒啦!”“听得特别开心”“期待下一次上课”……孩子简单的几句话给志愿者们带来了巨大的信心与勇气。课后,志愿者们通过一对一地询问孩子们学习方面的问题,了解到部分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初中住宿、学习生活有些许担心,志愿者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给予了孩子们帮助和鼓励。通过第一天的线上支教活动,志愿者与孩子之间从完全陌生到逐渐熟悉,为日后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微微晨光点亮这喧嚣世界。”志愿者们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多样化课程,针对不同年龄设计不同的教案,有利于拓展儿童视野,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孩子们的世界单纯而又美好,此次艺术课堂让害羞、内敛的孩子们笑容灿烂,艺术的培养也并不仅仅局限于两次课堂,志愿者们带着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用行动为孩子种下了希望之梦,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其学会感恩,树立理想,让孩子们坚定信念去追逐梦想,让孩子的综合素质能真正在三下乡活动中稳步提升,孩子们积极热情的反馈让志愿者们更加期待孩子明日课堂上的表现。

责任编辑 | 路敏 宫翠萍
图文编辑 | 李晓辉 张玉 崔琦 李婧舒 都瑛

 

上一条:【教育学院】青春三下乡 | 瞻仰英烈遗迹,品味红色精神
下一条:【创新创业学院】暑期创业实践队走进菏泽曹县“中国淘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