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掠影】
夏日伴童趣,欢乐喜童心
7月中下旬,社会发展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队深入崮云湖街道园博园社区,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夏日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精心策划了多个趣味环节。“颜色跳一跳”游戏里,孩子们根据裁判喊出的颜色,跳到对应汉字上。此游戏既锻炼了他们的身体,也增强了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协作意识。“纸杯风车”游戏中,志愿者鼓励孩子们在纸杯上绘制图案,设计独特外观,并引导他们用风扇模拟风力,理解风力发电原理。

此次活动形式多样,涵盖手工制作、绘画、趣味科学等,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收获快乐与知识,拓宽视野。志愿者耐心陪伴与细心指导,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为童年增添亮色。

巧手扭出童趣,创意点亮童心
7月30日,女院青协“团小青”志愿服务队走进济南长清区文昌社区,开展“扭动童年”课程,旨在提升小朋友动手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以趣味手工为载体,借助弯折、拼接扭扭棒,让孩子们在愉悦氛围中锻炼成长。志愿者先示范制作扭扭棒眼镜,从弯折镜框到彩色装饰,讲解细致,小朋友们专注跟随,完成作品十分出色。接着,志愿者以动画短片引出“友谊手环”制作主题,既激发创作兴趣,又引导小朋友珍惜友谊。最后,给孩子们自由创作时间,让他们制作心中景物,尽情发挥创意。

未来,女院青协“团小青”志愿服务队将继续通过手工活动提升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助力其快乐成长。

【媒体聚焦】
曲阜“三下乡”:光影队绘就儒韵新篇
暑假期间,传媒学院光影传媒志愿服务队赴济宁曲阜开展“三下乡”活动。在孔子博物馆和三孔,大家系统学习孔子思想,关注历史器物,从祭祀展演、孔府格局等体悟儒家精神内核。团队聚焦社区,开设非遗剪纸、漆扇手作课堂,志愿者手把手教学,让“非遗”可触可感。还组织“仁孝传家”故事会,用AI动画让孝行鲜活,互动问答中孩子思考“仁”“孝”,并指导孩子们剪辑短视频。

此次“鲁韵光影·青春寻脉”之旅勾勒出“深入研习—创新转化—社区传播”的活化路径。青年学子钻研典籍、探寻古迹筑牢文化底蕴,将儒家思想与非遗技艺转化为社区生动实践。

原文链接:https://m.dzplus.dzng.com/share/general/0/NEWS2569035QFYPSRGIEATXK?timeStr=1752982936740
【实践感悟】
“滇鲁情深”支教行:以爱与热忱点亮小凉山梦之光
7月21日,山东女子学院“滇鲁情深‘翼’同前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宁蒗县小凉山学校开启支教活动。

备课过程中,志愿者们精益求精。任课老师赵静文和史泽遥多次修改教案,将《小小阿诗玛》剧本调整为《哪吒闹海》双语剧本,连续三晚打磨,让课堂兼具趣味与知识,传递中国文化。自然科学老师范雨欣和赵梓晴结合当地特色,侧重“自然”模块,新增无人机科普课,拓宽孩子视野。心理团辅老师刘峻萌和周昱彤依据孩子心理特点,将心理学知识融入趣味游戏,兼顾不同班级情况。

课堂上,活力满满。艺术素养课涵盖朗诵、合唱、舞蹈等,展新蕊借歌曲传递精神,王姝新增戏曲内容,提升孩子综合技能与自信。美工课上,王静涵和侯俊瑞准备丰富材料,鼓励孩子们动手创作。足球课上,董文倩结合当地足球传统,组织比赛,带入女院女足精神,促进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