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掠影】
音乐编织暖人心,快乐密码润医途

7月22日,邹平县医院实训基地的教室里暖意融融,音乐学院“艺启”志愿者团队用音乐与手工编织的“快乐密码”,为当地孩子们奏响了成长序曲。
手工课堂上,彩色卡纸、毛线与黏土在孩子们指尖流转,化作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与精致摆件。志愿者俯身指导的身影与孩子们专注的眼神相映,一句“这是送给妈妈的礼物”表现出创作中酝酿的温情。音乐教室里,“do re mi”的音阶与儿歌的旋律交织,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们识谱,稚嫩的歌声里满是“终于会唱电视里的歌”的雀跃。

从指尖巧思到声间律动,志愿者以精心设计的课程为钥匙,为孩子们打开兴趣之门。他们表示,将持续以艺术为桥,用陪伴守护童心,让成长的乐章在更多角落回响。
【媒体聚焦】
中国妇女报:足球支教架起民族团结桥梁 三地联动续写“石榴花开”新篇
2025年夏天,山东女子学院的35名大学生带着滚烫的热忱,跨越万水千山,从山东奔赴甘肃、云南、新疆的民族地区,这里,开展了一场跨地域的足球支教活动。
足球支教课程融技能训练、普通话推广、民族故事与非遗体验于一体。孩子们在汗水中学会协作成长。云南小凉山学校赛场上,彝族少年赫赫突破防线射门的瞬间,彰显足球跨越民族的力量——各族学生在奔跑传球间结下情谊,绿茵场由此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舞台。

此次足球支教社会实践共有110余名孩子参与,服务达510人次。这场跨越万水千山的实践,让石榴籽般的团结情谊在青春与梦想中绽放,更续写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人篇章。

原文链接:http://ckxw.cnwomen.com.cn/fh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397663&cId=0
齐鲁壹点: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7月24日,旅游学院志愿者赴山东省齐河县安头乡后里仁村开展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

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红色文化展示、思政课拍摄等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乡村价值。在党史馆拍摄中,他们以角色扮演重现革命历史,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既增强了思政课感染力,也激发了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

调研中,团队走访村民,聚焦“荷塘留不住人、带不动消费”的痛点,结合专业提出“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五彩花生文创开发”“荷塘生态研学路线”等建议,在成果汇报上获领导肯定,彰显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
此次实践让志愿者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脚踏实地,既提升了专业素养,也坚定了服务社会、助力振兴的信念。
原文链接:https://m.ql1d.com/new/general/26403022
【实践感悟】
麦香里的答案——在晶荣中读懂土地与匠心

经济学院“经”彩青年志愿服务队赴济南章丘区晶荣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三下乡”实践,队员们在企业与田间的实践中收获成长。
宣发组队员记录地推细节,抓拍伙伴们被拒绝仍坚持的瞬间,在车间观察“盆光、面光、手光”的揉面标准,随队到菜园记录劳作场景,领悟到宣发需先懂产品全链条,感受各环节的较真态度。
队员们在农场除草,体会“汗滴禾下土”的真实温度;走村入户宣讲反诈知识,将经济理论转化为实用建议;向商户推介产品时学会坚持,在养老院陪伴老人时感受善意的力量。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明白,成长不止于课堂,乡村振兴需脚踏实地。青年学子唯有将知识融入实践,以热忱服务社会,才能让青春在实干中绽放光彩。
